传统农业依靠经验进行种植,为此,24节气被制定用来帮助农民计算农时。而现代农业仅仅依靠经验则远远不够,则需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根据农作物不同长势进行精准施肥用药。为了有效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方式,今年冬季,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组织开展了油菜“变量施肥”试验示范工作。农技人员仅靠一张图,就可以详细了解油菜田间长势,进行精准施肥用药。
初冬,在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东偏泓托管基地,大地褪去了秋收的戎装,重新披上了充满希望的新绿,5000亩油菜长势喜人。11月27日,几台植保无人机在油菜田上空不断往返,而田边的“飞手”们则显得很悠闲。“前期我们使用多光谱无人机对油菜田块进行资料采集,再通过智慧农业平台进行大数据云端计算,分析作物长势与养分需求,生成多光谱处方图,再导入植保无人机进行按方变量施肥。”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农机大队技术员介绍道。依靠科技力量生成的处方图就像是农田的“药方”,可以植入植保无人机的“大脑”,生成施肥航线图,指导它根据油菜生长状况不同,精细精准变量施肥用药,从而达到全田生长状况趋于一致。据了解,“变量施肥”的施肥用药量可达到单人单机每日5000公斤,此项技术的运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而且增加了作物的产量,还节约了成本。因为有了“处方图”大数据的支撑,在智慧农业平台中,所有农作物的施肥用药情况都可追溯,这也为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生产的优质农作物贴上了“透明”、“放心”的标签。
时下,宝应湖5万多亩农作物进入了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抢抓农时,加强冬管,为农作物丰收丰产夯实基础。分公司组织农业中心技术人员深入大队、田间,根据农作物长势和土壤墒情,踏田指导员工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冬前化学调控”“病⾍草害防治”等工作有效开展;根据田块不同长势,采用“变量施肥”,因苗分类施好壮蘖肥,确保农作物生长状况平稳可控;加⼤清沟理墒⼒度,保障硬件够“硬”。及时组织管干清沟理墒⼯作,确保进排⽔沟以及⽥间沟系保证畅通,减少渍害发⽣,为奋力夺取丰收成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