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宝应湖农场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荷文化之乡金湖县境内,公司南临高邮湖,北依白马湖,东靠宝应湖,西接洪泽湖,腹有大三河,素有鱼米之乡,生态之乡之美誉。公司区域内河湖交错,交通畅达,省道331线、332线南北呼应横贯东西,东距京沪高速30公里,西距宁连高速28公里,距南京130公里,扬州100公里,南水北调运西线“水上高速”穿场而过。1953年12月,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派以副师长李桂连为首的勘察小组赴宝应县湖西地区勘察新场,接受土地3.76万亩。1954年6月4日,由十二团团长张白锷带队,以十二团直属营炮兵连,通讯连为主体369名指战员赴宝应湖开发新场。指战员们白手起家,一人三张芦席一把铁锹,几捆芦柴搭起简陋的芦棚,支起地塘锅,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冒着严寒挖柳根,割芦柴,拾芦根,开启了前无古人的垦荒序幕,从此千年沉睡贫瘠的芦滩上有了稻谷飘香。
建场后,农场先后隶属于地方、省农林厅、国营农场管理局、省水利工程总队和省水利厅领导,1993年7月回归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全场现有总面积8.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水域3.6万亩,总人口7009人,职工2248人。辖16个农业大队,2个水产养殖场、场域11个工业企业。农场先后获得全国农垦先进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江苏农垦先进企业、金湖县文明单位等多项殊荣。
2018年3月,根据江苏农垦集团公司对农场进行公司化改制要求,原江苏省宝应湖农场改制为江苏省宝应湖农场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注册变更登记。
长期以来,公司围绕现代农业领先、小康区域争先的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收获金色希望。
常规农业,立足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发挥着农业国家队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建成以种子生产、米业加工为龙头的基础产业链,打造了初具规模的优质种子、商品粮两大生产基地4万亩,建成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农业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展示区等两个示范基地。公司先后被评为绿色稻米、优质稻麦良种、国家级无公害产品等多项生产基地,每年向江苏农垦大华种业、苏垦米业提供优质稻麦良种、绿色稻米8000多吨,种子和大米销往国内十多个省、市。
高效农业。坚持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发展理念,唱响“走现代农业之路,奏绿色农场之歌”的时代强音。通过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转换资格认证的宝应湖有机米发展迅猛,拥有种植基地800亩,“宝金玉”牌有机稻米以其优秀品质赢得声名鹊起,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以县域经济特色专门作了报道。以设施农业为主体,建设成4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一排排白色大棚拔地而起,推动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园区内青豆、白菜、萝卜、西瓜、辣椒等一年四季品种齐全,草莓、葡萄、哈密瓜、圣女果等特色瓜果香飘八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市民前来游园采摘,尽享农家之乐。
水产养殖。公司拥有自然养殖湖泊近2万余亩,依托资源优势,孕育了中华绒螯蟹、龙虾、野生甲鱼水产“三宝”。除此之外,常规“四大家鱼”、青虾、鳜鱼、黄颡鱼等水产养殖优势明显,特别是生态龙虾、野生甲鱼、中华绒螯蟹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16000亩,年上市水产品 7000多吨。“宝绒”牌河蟹以青壳、金爪、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倍受顾客的青睐,被江苏省评为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近年来,公司大力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坚持种草、布螺、改善湖水生态环境,使水产品品质大幅得到提升。水产养殖先后被国家、省、市确定为无公害养殖基地,成为国家农业部第四批健康养殖示范场。
林业生态。公司内沟渠纵横,林网密布,林业覆盖率达22%,每年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絮舞花飞,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木材蓄积量达3.5万立方米,年林木采伐量达5000立方米。榉树、杜仲等稀有树种扎根热土,新枝勃发。农场还依托水面、林地等丰富资源,积极发展水上、林下畜禽养殖业,年出栏草鹅、麻鸭、草鸡、肉鸡等各类家禽近百万。
城镇建设。以优化职工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为目标,形成“两镇两点”小城镇建设格局。自2009年起,先后引进资金在刘圩建设居民集中区,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小区,兴建危房改造异地新建小区。与金湖县教育局联合新建小学、幼儿园各一座。刘圩新镇建成连接新城区与金宝南线中心干线,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整洁靓丽,至2014年底小城镇建筑面积达14401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
60年来,宝应湖新一代耕耘者们正激情满怀,高举创业、创新、创优大旗,以“团结、奉献、创新、争优”的企业风貌,践行绿色、现代、健康、和谐的理念,在这片荷韵芬芳的土地上,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