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湖:打出“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干部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24-12-17 10:40作者:戴志鹏

一、问题与挑战

从“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到“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再到“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培养始终重视有加。面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作为国营农场,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与发展步伐“脱节”、懂产业善经营人才紧缺等问题逐渐凸显。宝应湖农场着眼于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系列问题,打出“竞聘、合作、管理”三套“组合拳”,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员竞聘能者上。农场公司党委坚持人才强企、人才兴企战略不动摇,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着眼推动事业发展高度,加大年轻干培养部选拔力度,开展竞聘上岗。今年分两批次共遴选出14个岗位在全场开展公开竞聘,竞聘岗位中涉及产业发展及生产一线岗位比例超70%,经过前期宣传动员和自我推荐,共有近60名人员参与竞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同时有11人参与。推行竞聘上岗进一步健全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全方位激发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有效推动了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企业人员合理流动、高效配置。于年底,出台《2025年度全员起立竞争上岗工作方案》,在全场推行一级聘一级制度,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激发队伍活力。

对外合作“炼人才”。宝应湖农场公司党委下力气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党委领导多次亲自带队赴政府、高校、企业等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构建全新合作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与淮安农旅产业投资集团、江苏尧润开展新合作,拓展土地4700亩,选配农业方面优秀干部人才到一线培养锻炼。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建成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小院”,将高校专家教授、研究生引入农场,指导培养农场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生态产业、品牌建设等方面深耕锻炼,进一步建立起实践教学交叉融合平台。与扬州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以各自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为重点,以高校优势专业输出和专业化人才输送为纽带,通过技术改良、人才引进、申报科创项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速科技创新转换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农机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提升区域农机装备科技创新、技术贮备和成果转换应用能力。

调整优化用人才

今年,农场公司党委根据社区管理和生产经营需要,对下属基层党组织进行重新梳理,先后调整3次下属基层党组织设置,撤销10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更名10个党支部,进一步调优组织设置,组织架构进一步得到完善。目前,农场公司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含3个党支部),21个直属党支部,共有党员650多人,将更多青年人才选配到支委,提升青年人才党务业务水平,夯实干事创业基础。为了将分公司生产区管理人员充分解放,对社区居委会设置进行调整,新成立红中居委会,目前共设置3个居委会。社区明确考核办法,对居委会工作定期进行量化考核,社区整体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管理效能和职工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修订内控制度,加强全员法务合规培训,深化选人用人及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与创造力。加强内部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既懂农业又懂科技还能推动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国企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三、经验与启示

重视人才是关键,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人才观,将人才培养与引进作为战略任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机制创新是动力,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激励约束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全员竞聘上岗,打破传统用人模式,遴选出优秀人才,激发干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实现企业人员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优化环境是保障,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提升职工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政府、高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外部资源为人才提供实践锻炼机会,提升了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优化组织架构与管理,依据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加强考核激励,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