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11队

发布时间:2024-09-20 01:46作者:陈晓梅(综合管理科)

伴着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一群人热情地相拥在一起,温暖的拥抱、紧握的双手、夺眶而出的热泪……现场的动情瞬间感人肺腑。有谁能够相信,他们原本素不相识,只因为曾经一起在宝应湖农场插队便结下了浓浓的亲情。他们,是来自淮阴的知青。

当得知今年是宝应湖农场建场70周年,知青们早早开始张罗,“不管人在哪里、不管在忙什么,无论如何都要回家看看!”回家的念头一旦产生,就牢牢扎根在了心里,大家分头行动:拟定时间、电话通知、建群拉人、征集心愿、规划路线,忙得不可开交。终于通过齐心协力,大家再次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第二故乡——江苏农垦宝应湖农场。

“去11队看看,看看老队长,看看生活在农场的姐妹们。”行驶在通往宝应湖的道路上,大巴车里知青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哪了?我就在11队大路上,还没看到你们呐。”即使车外风景如画,却没有一个人能静心欣赏,大家焦急地牵挂着脑海中那个熟悉的地方。

一踏上11队的土地,知青们迫不及待地下车,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居民点道路、鳞次栉比的房屋、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大家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我们跟着妇女队长李凤英挖土、插秧、施肥、割麦,样样农活都干。”“吃的是韭菜炒百叶、青菜汤,住的是十几个人的大棚通铺,一块木板就是一张床。”提起当时的艰苦岁月,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听闻88岁的老队长荣道学在家,知青们争先恐后地登门拜访,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日常起居、子女工作等。老队长仔细端详着眼前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脸庞,努力搜寻着相关记忆,当曾经上工的号角再次响起,知青们和老队长忍不住相拥而泣,时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

“以前你们每到打雷下雨时就住在我家,狭小的房间里挤上十几个人,大家在一起聊天、玩耍热闹得很,白天栽秧、拔草、挑泥,再累也能坚持。”退休职工姜春勤拉着知青们的手回忆着同吃住忙生产的难忘岁月。只见她麻利地端上早早准备好的早茶、鸡蛋、饼干等,热情地招呼大家。临别时还不忘塞上平时攒下的草鸡蛋。

“农场是我的第二故乡,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今天回来看看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真好,回家的感觉真好!”70岁的纪兰,2019年因脑梗造成偏瘫,虽然行动不便,却在听闻此次知青返场计划时积极报名,用她的话说,就是坐着轮椅也要回家。

当看到农业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绿色稻麦高产高效;记忆中的摆渡船被崭新的道路、新建的乌龙渡大桥代替;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投用,安全生产有了保障;职工住上了刘圩居民集中区的小别墅、商品房……农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大家纷纷感到欣慰。回家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带着深深的眷恋和不舍,知青们相约再聚首。“不管在哪里,我都会时时刻刻关注、支持农场发展,祝愿宝应湖越来越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对宝应湖这方沃土的满腔热爱,农场是魂牵梦绕的家乡,始终情系着11队。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