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湖启动无人机飞防作业 精准防控小麦赤霉病

发布时间:2025-04-18 02:23作者:戴志鹏

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期,宝应湖全面启动无人机飞防作业,对全场6万多亩小麦实施赤霉病统防统治,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精准化、高效化,为夏粮稳产增收筑牢防线。

下午4时许,在宝应湖分公司第二生产区,植保无人机搭载着杀菌剂“丙硫菌唑·戊唑醇”腾空而起,旋翼下方形成的强大气流将药剂均匀喷洒至麦田深处。第二生产区负责人孙福兵介绍:“每架无人机每日可完成800亩作业,此次飞防采用北斗导航系统,结合前期航拍建立的农田数字地图,实现了精准定位,确保药剂覆盖率近100%。”据了解,宝应湖分公司今年投入70余台无人机,技术人员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作业轨迹和药剂用量,避免漏喷、重喷问题。 

小麦赤霉病素有“小麦癌症”之称,若防治不及时,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宝应湖分公司严格遵循“见花打药”原则,组织农技人员逐田块调查,根据小麦品种和生育进程分批次施药。为确保防控效果,选用40%的丙硫菌唑.戊唑醇复配剂,同时,结合“一喷三防”技术,在药剂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酯,实现防病、防早衰的多重功效。宝应湖分公司近年来持续探索数字化植保模式,今年,进一步升级装备,通过无人机实时监测病情,为精准施药提供数据支撑。

无人机防治不仅省工省时,还具有不碾压麦苗、对土壤扰动小的特点,也为后续机械化收割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天空地”一体化植保模式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面对今年赤霉病趋势,农场建立“农业中心-生产区-大队”三级防控体系,农业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宝应湖分公司的实践展现了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重塑。当无人机掠过金色麦浪,喷洒的不仅是防病治虫的药剂,更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希望。这种“藏粮于技”的探索,为端稳中国饭碗注入了新动能。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