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赋能产业兴 宝应湖畔麦稻丰——宝应湖农场“深耕在田 共耘富路”志愿服务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15 02:37作者:戴志鹏

仲春时节,江苏农垦宝应湖农场万亩良田泛着新绿,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田间俯身查看麦苗长势,手中的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各生产区大队的需求。近年来,宝应湖农场紧扣“志愿赋能产业兴”主线,精心打造“深耕在田 共耘富路”志愿服务品牌,以义务植树筑牢生态基底、以党员先锋引领产业升级、以精准服务赋能农业发展,绘就了一幅“湖美、田丰、产业兴”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植绿护绿润沃土,生态田垄铺底色

春日的宝应湖农场小六顷,100余名志愿者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千棵杨树苗扎根湖畔,为生态屏障再添新绿,这是农场义务植树志愿服务活动的缩影。自志愿服务品牌创建以来,宝应湖农场党委将生态保护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组建“党员+青年志愿者”护绿队伍,每年春季开展义务植树行动,每年累计种植各类树木1.1万株。“我们不仅要种好树,更要管好树。”农场林木公司负责人石学军介绍,志愿者们定期巡查田间林网,开展病虫害防治、树木修剪等管护工作。如今,宝应湖农场绿化覆盖率达22%,生态系统日益完善。


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服务到田头

在农场高效农业园,来自机关、社区、产业等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们正挥锹铲土拔草施肥。高效农业园负责人孙伟表示,“现在党员志愿者定期来大棚内服务指导,今年高效农业园有望盈利5万元。”为破解农产品销售瓶颈,以青年为主的党员志愿者牵头组建成立农产品供应链团队,开展学习培训,线上开设抖音号直播销售,将农场特色大米、草鸡、草鸡蛋等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此外,农场还积极向外拓展,整合垦区和周边市场的牛奶、鸡蛋、鲜食玉米、粉丝等优质农产品,将之推向政企采购市场,目前已经列入淮安农旅校园供应目录,第一批实现每周供应9000斤鸡蛋。

针对农场“麦稻轮作”主导产业,农场党委推行“党支部+志愿服务队”模式,划分党员示范田,由农业中心牵头组建技术服务队,围绕育秧、植保、收割等关键环节,开展“田头课堂”“一对一结对”服务,累计举办各类农技培训20余场。“哪里有需求,党员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农场组织部负责人陈忠仲表示,通过将党组织活力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实现了“支部强、产业兴、农场富”的同频共振。


共耘富路聚合力,一线服务展担当

在农场田间,来自扬州大学的专家志愿服务队正在演示讲解数字化精准化九合一耕播田间作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站在田里现场“授课”。2024年开始,农场依托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小院,邀请各类技术专家为农场稻麦生产、产业发展等开展授课,为农场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政策解读、市场分析等服务,助力农场高质量发展。除了产业赋能,农场志愿服务品牌还聚焦民生实事,开展无偿献血、帮扶助困、金秋助学等,有力唱响志愿服务“四季歌”。

针对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问题,农场成立“支农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帮助各生产区抢收抢种。在防汛抗旱一线,党员志愿者24小时巡堤查险,守护万亩良田丰收。“志愿服务不仅是帮办实事,更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农场职工刘大姐感慨道。

春日美好时节,宝应湖农场的田间地头,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与碧绿的麦浪交相辉映。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升级,从技术指导到民生服务,“深耕在田 共耘富路”志愿服务品牌正成为农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让‘红马甲’成为田垄上最亮丽的风景,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宝应湖农场党委书记何善栋说。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