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应湖农场红中居委会,有一位职工叫杨宝国,他用 30 年、11000多个日夜的坚守,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他的身上展现的是困难面前不退缩、孝老爱亲勇担当的大爱情怀,他用奉献、执着、爱心呵护家人,通过身体力行传播着良好家风。
1994 年,年仅 23 岁的弟弟因工伤事故导致瘫痪;2005 年,母亲双腿股骨头坏死卧病在床;2008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亲人接连遭遇不幸,照料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杨宝国的肩上。为了更好地照顾亲人,杨宝国夫妻俩搬到父母和弟弟对面的房间。一日三餐,擦洗喂药……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从不间断。为了照顾家人,他们缩减农田承包面积,年收入大幅减少,之前购买的新房也没有时间居住。即使收入减少了,辛苦变多了,但他们从不抱怨,反而心里踏实,坚持用心用情照料着一家人。
最困难的时候,杨宝国家中同时有三个瘫痪病人,弟弟不能自理、母亲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父亲无法正常交流,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们夫妻二人咬紧牙关、并肩同行,用一点一滴的付出换来了阖家团圆。后来,即便父母相继离世,杨宝国依然不忘承诺,一如往常照顾着弟弟,一起同吃住。为帮助弟弟打发时间,他还安装了网络、电视,购买手机和平板,丰富空余生活。
多年来,杨宝国对亲人不离不弃的事迹,赢得居民群众的一致称赞。他分别获得“最美农场人孝老爱亲之星”、金湖县道德模范提名、“淮安好人”“江苏农垦最美人物”“江苏省文明职工”等荣誉。妻子陈云珍被评为“感动农发十大人物”,该家庭荣获“淮安市最美家庭”称号。
杨宝国和妻子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凭借着心底对亲情的珍视、对家人的珍爱,和对良好家风的传承,持续传递“一家亲”的温暖。一个普通家庭,面对重重困难,却始终坚守亲情,这份执着令人动容,他们互帮互助、孝老爱亲的事迹值得学习和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