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海——泥土地里“钻”出的“发明家”

发布时间:2025-05-07 09:25作者:戴志鹏

在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的广袤田野上,总能看到一个沾满泥土的身影穿梭于农田之间。他叫梁玉海,这位皮肤黝黑、裤腿常年沾着泥巴的“泥腿子”,用20多年的坚守钻研诠释着新时代农垦人的担当,先后获得两项发明专利和“金湖县劳动模范”“江苏农垦劳动模范”“江苏省国资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00年,梁玉海从工业单位转岗到宝应湖分公司。面对陌生的农业领域,他没有退缩,反而敏锐地意识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当时农场使用的反旋条带播种机在烂泥田作业时,常因下种口堵塞导致播种断行。梁玉海一头扎进田间,反复试验调整播种管尺寸,最终通过加粗并扩大管口解决了难题。改进后的播种机当年就承接了7000多亩小麦播种订单,成了“抢手货”。为了让农机更贴合本地需求,他和妻子拿出积蓄成立“玉海农机维修服务部”。白天,他在田间观察农机作业,夜晚,在车间里琢磨改良方案。凭借这股钻劲,他先后改进了插秧机、植保机等设备,逐渐成为大伙口中的“农机通”。

2014年,梁玉海发起成立金湖县玉海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是宝应湖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他不仅免费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还探索“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承接作业订单,让分散的农机手拧成一股绳。如今,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和相关种植设备50余台套,服务农场及周边乡镇,年作业面积超20万亩次。“农业要发展,必须靠科技。”梁玉海说,如今他引入北斗导航、无人机飞防等智能设备,让传统农业插上“智慧翅膀”。靠着不服输的钻研精神,梁玉海已经手握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今年他对“一种粘土地实用反旋带播种机”进行再次改良,有望再获得专利。

作为宝应湖职工,梁玉海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作。宝应湖分公司第三生产区的3500亩有机稻基地采用生态种植模式,梁玉海主动承担起机械化配套任务。他参与的的可降解膜覆膜技术,减少了地膜污染,有效解决了有机稻田周边杂草难防除的问题,助力有机稻种植基地通过国标和欧盟有机双认证。“老梁的农机不仅效率高,还特别‘护田’。”第三生产区负责人吴文杰介绍,梁玉海设计的深松整地机可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下提高地力。

“农机事业要后继有人。”工作中梁玉海始终不忘传帮带。在农场青年员工座谈会上分享创业经历时他说:“只要肯吃苦、爱钻研,泥腿子也能成为大工匠。”他带的徒弟中,已有不少人成为技术能手。如今,50岁的梁玉海依然每天清晨就来到田间。他说:“闻着泥土香,看着机器转,心里就踏实。”这位扎根基层20余载的“泥腿子”劳模,用双手在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农垦人的奋斗诗篇,让“劳动最光荣”的信念在广袤田野上生根发芽。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