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刚复工复产,宝应湖农场3500亩有机稻种植基地已是一派机器轰鸣交响的春耕忙碌景象。农机大队的技术员们正指挥操作着,拥有全浮车身的全进口大型激光平地机械和300匹马力的铲运机两台“大家伙”,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土地整治作业。
我是柏安康,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农机大队大队长,回首过往十年,从初入农场时面对农机的懵懂青涩,到如今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农机大队大队长,这一路可谓是荆棘与鲜花并存。
回首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我踏入农场,望着那一台台崭新而又陌生的农机设备,恰似懵懂孩童面对浩渺星河,满心皆是迷茫无措,农机知识储备近乎为零。但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呐喊:怕什么,干就完了!自此,我如同一块海绵,疯狂汲取着知识的甘霖。公司组织的培训,我场场必到,笔记记满一本又一本,理论知识逐渐在脑海中扎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知仅仅掌握现有设备还远远不够,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创新。我主动投身农业科技创新的浪潮之中,田间地头成了我的第二个“家”。
当无人机测绘技术崭露头角,我第一时间向公司申请引进,带着团队研究如何将其精准应用于我们的农田。无人机变量施肥,这一技术的应用更是开启了精细化农业的新篇章。我带领团队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通过无人机实现精准施肥,不仅节约了肥料成本,还减少了环境污染,让我们的农产品更加绿色、健康。
为了农业科技的发展运用,我的脚步从未停下。为解决本部和基地水稻收获后稻茬小麦种植难题与产量问题,特别是本地区往年小麦种植常年采用常规正旋耕播种机或悬挂式开口器播种机械,存在作业流程复杂、农机作业时间跨度大、对土地墒情要求高等不足的情况。我与团队一道,对进场作业的100多台反旋播种机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10月,历经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反复试验,“一种粘土地实用反旋带播种机”发明专利成功问世。那一刻,望着证书,往昔的艰辛都化作了满心的喜悦与自豪。这款播种机宛如一位得力干将,奔赴田间,大幅提升了农业作业效率。通过对播种管位置和外形的改进,能够有效解决土壤墒情不好时堵排种管和飘种的现象,加装的播种监测报警装置,能够有效解决播种过程中断种情况的发生,在镇压滚后面加装的剔土装置,有效解决了烂地露籽多的情况。
新的一年,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已然更重。一个人的成长不算成功,团队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力量。我将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分享给队员们,带着大家一起钻研,投身农业科技创新。我也计划再次向更高峰攀登,对“一种粘土地实用反旋带播种机”进行深度改良并二次申报。我期望通过不懈的拼搏与钻研,进一步优化分公司的农机管理体系,让农机设备与人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无缝对接、高效联动,在广袤的沃野良田书写属于我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