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随着金色麦浪在宝应湖的广袤田野上起伏,一年一度的“三夏”大忙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农场在原有机械化收割基础上,还引入外部兄弟农场的1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通过跨区域协作提升作业效率,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宝应湖今年种植小麦6万多亩,为积极应对夏收农忙,宝应湖提前谋划,除调用160余台割机,还从省内兄弟农场调配了10多大型收割机。大型收割机割台宽,较小型机械能够大大降低损失率。“这些‘大家伙’不仅跑得快,还能精准控制收割深度,收割损失明显减少。”宝应湖分公司第二生产区负责人孙福兵介绍。
为确保新设备高效运行,农场提前组织农机手参加专项培训,重点学习新型收割机操作规范和故障应急处理。同时,通过“无人机巡田+大数据分析”模式,实时监测小麦成熟度和田间湿度,动态调整收割路线。
在收割现场,金黄的麦粒从卸粮口倾泻而入运粮车。“我们配备了专门的质量作业检查组,同步监测收割损失率,确保颗粒归仓,同时保障粮食及时烘干,避免霉变损失。”宝应湖分公司第三生产区负责人吴文杰表示,“通过优化流程,粮食产后损失率得到了有效降低,真正达到了减损就是增产的效果。”
此次跨区域调配机械,是农垦系统内部资源共享的一次创新实践。未来宝应湖还将探索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在技术交流、设备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通过跨区域协作和科技应用,既能提升作业效率,又能降低粮食损耗,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发稿时,全场已完成4000多亩小麦收割,下一步,宝应湖在全力抢收小麦的同时,还将抢抓农时高质量管理好秧苗并抓紧推进田块平整和水稻栽插,确保“三夏”工作高质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