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江淮大地,骄阳似火,地表温度直逼40℃。宝应湖分公司共和生产区高家堰大队的稻田里,一个消瘦的身影正扛着铁锹深一脚浅一脚地巡查。他不时弯腰拨开稻苗,查看根部水分,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滚落——他就是高家堰大队大队长刘成坚。
“水稻栽插结束了,目前水层管理是关键,多一寸涝根,少一寸枯苗。”刘成坚抹了把汗,铁锹在手中翻转,精准地调整着田埂缺口的高度。今年“三夏”,面对极端旱情的考验,他和同事李俊仁一道用辛苦付出,创下了小麦亩产1050斤的佳绩,如今望着连片的青绿稻苗,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这份从容,源于十多年基层历练的沉淀。1989年出生的刘成坚,2007年怀揣热血奔赴新疆乌鲁木齐,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两年军旅生涯练就了他“能吃苦、能战斗”的韧劲,2010年退伍后,他从金湖县机械厂的普通工人做起,2014年转身投入农垦事业,在宝应湖分公司共和生产区担任协管员。
从协管员到队长助理,再到副大队长(主持工作),刘成坚的脚步踏遍了宝应湖的田间地头,他跟着师傅学看墒情,钻研种植技术。“我虽然只有中专文化水平,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钻研,就一定能进步。”回望到农场工作的这十年,他的眼中满是坚定。工作中,他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2023年8月,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既然入党了,我就要用更加突出的表现来回报党组织对我的这份信任。” 提及入党,他黝黑的脸庞泛起红潮。
2024年,宝应湖分公司与淮安农旅集团合作,在淮阴区租赁1721.8亩土地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这片远离农场、车程一个多小时的“飞地”,成了刘成坚的新战场。“没人愿意来,我来!”他主动请缨,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简易的宿舍,吃住在田间。今年6月,宝应湖分公司又在淮阴区村流转385亩土地,他负责的土地总面积增至2107亩。
“小刘的字典里没有‘累’字。” 比他大不少的同事李俊仁说,农忙时刘成坚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小麦收割那阵子,他守在收割机旁调度,晒得脱了三层皮,我们吃的都是盒饭,体重也掉了不少,身形本就消瘦的他更显单薄,却总笑着说“瘦点干活利索”。
对家人,他心中藏着愧疚。2013年出生的女儿今年12岁,即将升入初中,可从今年“三夏”大忙至今,他一次也没回过家。傍晚时分,刘成坚终于停下脚步,望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稻田,掏出手机给家人打了个视频电话。镜头里,女儿仰着脸问:“爸爸,过了这个夏天我就是初中生了,你能什么时候能回来陪我过暑假啊?”刘成坚揉了揉眼角,笑着点头:“等水稻再长高一点,爸爸一定回去。”挂了电话,他握紧手中的铁锹,转身走向暮色中的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