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湖:精准施策筑牢水稻后期 “防护网”,全力护航丰产增收

发布时间:2025-09-03 10:01作者:郭志伟

当前,宝应湖大面积水稻已进入灌浆结实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既是水稻产量形成的 “冲刺期”,也是病虫害高发的 “敏感期”。为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保障水稻品质与产量双提升,宝应湖迅速启动水稻后期综合防治专项行动,组织专业作业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以“踏田诊断、精准施药、科学防控”为核心,打响水稻丰产保卫战。

明确施药核心目的,靶向破解后期“痛点”

在防治施药上,宝应湖明确核心目的,靶向破解后期“痛点”。一是筑牢病虫害“最后一道关”,针对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后期易发病虫害,喷施高效低毒农药遏制扩散,避免叶片受损、籽粒受害,保障水稻正常光合作用与养分积累;二是科学添加磷酸二氢钾、硼肥等叶面肥,促进结实灌浆增粒重,为高产优质筑牢基础。


踏田诊断定方案,因“田”施策提实效

“现在稻飞虱发生量有所上升,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进行防治,这块田水稻刚进入灌浆期,稻飞虱虫口密度接近防治阈值,需要及时喷施吡蚜酮……”在共和生产区的稻田里,蔡秀健一边仔细查看水稻生长情况,一边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解防治要点。
   为确保防治作业 “不盲目、不缺位”,宝应湖组建专项踏田队伍,按照 “分片负责、逐块巡查” 的原则,对全场水稻田进行拉网式排查。工作人员深入田间,不仅记录水稻的生育进程、植株长势,还精准掌握病虫害发生种类、虫口密度、病害发生程度,同时观察田间积水、倒伏隐患等情况。
   根据踏田获取的 “第一手数据”,农技员为不同地块 “量身定制” 防治方案:针对病虫害发生风险较高的田块,优先安排喷施防病治虫药剂;对地势低洼、存在倒伏风险的地块,添加生长调节剂。这种 “一地一策、因苗施策” 的精准方案,有效避免了 “一刀切” 式防治造成的药剂浪费与效果不佳问题。施药时间则选择晚上7点以后,这样不仅减少药液蒸发,还能防止药害发生。


高效作业见成效,丰收底气更充足

“今年无人机作业,药液雾化均匀,防治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为提升防治作业效率与质量,宝应湖引入数台农业无人机,并配备专业操作手,实行 “人机协同” 作业模式。作业前,技术人员根据地块大小、形状与防治方案,在无人机控制系统中精准设定飞行路线与药剂用量;作业过程中,操作手实时监控飞行状态,确保药液均匀覆盖稻株的叶片、茎秆与稻穗;作业后,踏田队伍再次回访,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不彻底的地块及时进行补防。

截至目前,农场公司水稻后期综合防治作业面积已完成80%以上。从田间回访情况来看,已防治地块的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稻株叶片保持翠绿,籽粒健康灌浆,无大面积病虫发生现象。下一步,宝应湖将继续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水稻后期抗灾应变措施与收割准备等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全力交出粮食生产的“丰收答卷”。

上一篇:下一篇: